以“绿色发展与城市森林建设”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在穗召开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张文鑫)9月4日-9月5日,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指导,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下称:市园科院)和香港大学地理系联合主办,广州市林学会、城市森林国家创新联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修复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州市生态园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宏微生态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基于城市森林的自然解决方案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开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蔡胜、欧洲森林研究所高级研究员Rik De Vreese、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代表处主任张琰在开幕式上致辞。
研讨会上,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领导、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员、绿色发展与城市森林建设领域科研单位、行业协会和龙头代表等各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来自德国、法国、波兰、比利时、中国香港等8个国家和地区、37个城市、71家单位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开展研讨交流同时,还对广州城市生态建设示范点进行考察参观。
以“绿色发展与城市森林建设”为主题,本次研讨会对城市森林领域研究和实践的最新进展及成果进行互动研讨,以全球化视野、专业化水准推动城市森林建设,加强中欧在城市建设、绿色发展实践方面的交流,讲好中国生态建设故事,助力高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州。
专业视角献计
助力城市生态高质量发展
主旨报告中,多位报告嘉宾从中国城市生态空间规划、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绿美广州的实践创新亮点等多个方面呈现中国近年来城市森林建设的措施与成果,提出了诸多实用性建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一级巡视员李世东在会议上作主旨报告,他指出,城市是人类活动中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迫切需要建立面向城市生态系统的长期观测站,以监测城市生态功能和健康状况的变化。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还需要全面提升,建设范围和研究尺度还需要提前布局。他建议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规模大小等多种因素,建设总量适宜、类型全面、布局合理的城市生态站。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局长蔡胜局长阐述了绿美广州生态建设“树葱茏、道千里、惠万民”的愿景与目标,并提到五个实践与创新要点:一是城园融合,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以华南国家植物园“1+3+N”城园融合体系构建为例进行说明;二是森林提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三是穿山连城,构建山海相连的森林步道体系;四是一区一特色,打造各美其美的生态建设示范点;五是共建共享,实现“以绿惠民”的生态价值转化。蔡胜局长呼吁协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美广州样板,为建设美丽广州、美丽湾区、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王成在会议上指出,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在发展中面临着总量不足、稳定性低、破碎度高、整体性差等诸多挑战。为了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均衡性,必须注重城市不同功能区生态空间的分控要求。他建议,从保障城市生态空间总量、系统整体性、福祉公平性、林木主体性、生态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弹性调节性、部门协同性等方面共同发力,协同促进城市生态的优化和完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
由主办方提供
中欧联手探讨
共筑城市生态绿色家园
本次研讨会,除中方代表外,同时邀请了欧洲森林研究所高级研究员、CLEARING HOUSE项目欧方负责人Rik De Vreese作主旨报告发言。他回顾了中欧合作项目CLEARING HOUSE过去四年来产出的成果。他指出,基于城市森林的自然解决方案仍需对更多人进行知识普及和能力培养。他的团队即将发布基于成本效益的城市生态系统恢复的具体指南,期待能更好地促进中欧双方的城市森林建设,营造更好的城市生态绿色家园。
接下来的两天半会议期间,中欧参会代表还围绕“城市森林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森林营造与培育”和“城市森林及其服务功能评价”3个专题,分享基于城市森林的自然解决方案新问题、新方法和新技术等,并分别就“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规划与实施城市内部绿化造林项目的最大挑战”“如何提高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公众参与在城市森林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城市生态定位站如何为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科技服务”等内容进行广泛而深入互动交流。
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