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水产养殖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3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与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5水产减抗高效养殖论坛”在佛山落幕。本次论坛自3月23日启动,以“新政策、新技术、新战略”为主题,汇聚百余位行业精英,围绕政策解读、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展开深度对话,直指水产养殖抗生素滥用难题,为水产养殖业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
探索可持续养殖新模式
近年来,佛山全力推进水产养殖领域革新,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全市现有淡水养殖面积约52万亩,主要集中于南海、顺德等地,以鳜鱼、加州鲈、生鱼等高附加值品种为主导,年产量超40万吨,约占广东省淡水鱼产量的1/5。
当前,水产养殖药物残留已成为威胁食品安全的严重隐患。在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市场竞争格局重塑的背景下,论坛聚焦政策法规、技术维度、用户价值等核心命题。与会专家通过闭门研讨、专题报告等形式,共同探索可持续养殖新模式。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志刚表示,作为国家级科研机构,中国农科院饲料所及生物所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破解饲料安全、疫病防控等卡脖子难题,为佛山企业提供精准技术支撑。
科研院所深度赋能,破解技术痛点
作为改革先锋,佛山高新区宣布设立2亿元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口服疫苗、抗菌肽等替抗技术产业化。据悉,2023年12月,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所合作的“鱼类新型口服疫苗创制与产业化”项目就获得了500万元人才团队项目立项。
该项目以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无抗绿色防控为目标,针对多种不同鱼类的主要病原,通过疫苗软颗粒饲料的研发、应用效果评估和产业化推广,以形成完备的病害免疫综合防控体系,有助于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等化学药剂的减量使用,为水产病害绿色防控“减抗替抗”提供解决方案,助力佛山水产养殖技术升级和水产品品质提升,为科技支撑佛山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拓新渠道。
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中林介绍,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佛山市、南海区三方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鲲鹏院将立足佛山“全国最大淡水鱼养殖区”的产业基础,深化“技术研发-产业转化-市场应用”全链条服务,助力佛山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